《都是“陪伴”惹的祸》
作者:白源源 江宁区2019年优秀教育案例评比 三等奖
案例背景:幼儿园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在社会领域指出:建立良好的师生、同伴关系,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温暖、心情愉快,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。生活领域中指出: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,体验与教师、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,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,养成对他人、社会亲近、合作的态度,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,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,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。九月份,适龄幼儿离开父母和家庭进人幼儿园,迈出了其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。在这一过程中,由于直接面临着与家长的长时间分离,幼儿经受着分离焦虑所带来的情绪变化冲击,有些幼儿能够顺利适应,而有些幼儿却在初步的探索中逐渐适应。
案例一:入园第一天
2018年9月1日,是新生小班幼儿亲子入园的时间,毛毛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了班上,毛毛的声音很小,几乎听不到,在我们三位老师身边象征性的转了一下,我记住了右手手背上有块暗红了胎记的小男生,开始集体活动了,老师首先进行了点名环节,请点到姓名的小朋友高高举起右手,并起立说到,到点到毛毛时,他只是慢慢的举起了右手,放在脸蛋上,毛妈妈弯下腰,附在毛毛的耳朵边说了句悄悄话,然后把他的举起的小手又提高了一截,毛毛才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,他瘦弱的小腿在一条灰色的短裤衬托下,更显的空荡短裤感觉即将掉下来了。当毛毛坐在椅上上时,背部是拱起来的,而且不断的将手指头放在嘴巴里吮吸,身后的妈妈不断的轻轻拍打孩子的手背,不时地附在毛毛的耳朵旁边讲话,还不停的用手指指向前面。
| ||
案例二:入园第19天 毛毛入园将近三个星期了,天天哭涕着被抱着弟弟的妈妈推进教室,虽然小班幼儿面临适应陌生的环境以及离开妈妈的怀抱,但是毛毛持续三周的焦虑和不安,让老师也是比较难以管理。最近的几天我也不断的找毛毛进行谈话,发现毛毛经常说的是喜欢去好又多超市买菜,然后在家里摆弄弯弯曲曲的轨道车,于是我请毛毛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一下在家里玩轨道车的经历,毛毛刚开始边说边比划的时候,坐在下面的晨晨却举手说:“老师,我看到毛毛的手上有个脏东西”其他小朋友纷纷表示自己也看到过,都把手伸出来向其他人展示,我的手上没有,听着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议论,毛毛的小脸慢慢的变红了,本来无精打采的脑袋更显的耷拉了,我忍不住把毛毛搂住怀里,轻轻的拍拍他的后背,示意台下的小朋友保持安静。 下午起床的时候,我轻轻的走过去帮毛毛穿衣服时,毛毛把他手上的小秘密告诉了我,原来,是妈妈告诉他,手上的胎记是妈妈很爱他,所以给了他已经记号,当然,妈妈还告诉他,每个人都有一个记号,在身体不同的部位。最后毛毛还问我有妈妈爱的记号吗?我不仅眼眶湿润了,原来妈妈的爱这么伟大,我连忙说,我的爱的记号在我的后背上,只是别人看不到。看到毛毛主动给我说他的秘密了,我连忙问孩子为什么喜欢去超市去买菜,毛毛说那样可以陪伴妈妈啊,因为我不放心妈妈自己去买菜,我走了,妈妈就要一个人去买菜了。原来是这样,我晚上把孩子的秘密告诉了毛妈妈,妈妈几度哽咽,这几天还是因为毛毛入园情绪不安的事情,推开过毛毛,惹得毛毛大哭…… 案例三:入园第20天 今天早上毛毛同样背着自己的小书包,自己走进教室,没有被妈妈推着进来,我走到毛毛的面前,蹲下来,摸摸他的小头,虽然我很吃惊,但是故作镇定的给毛毛打招呼问好,毛妈妈抱着弟弟礼貌的再见后离开了,毛毛只是安静的看着妈妈离去的背影半天没有反应,我牵着孩子瘦弱的小手带他去吃早点。和毛毛同组的林林恰巧也在吃点心,两个人见到面,还悄悄地谈论着早上吃的是什么早饭,毛毛端起杯子抿了一口说,和妈妈煮的豆浆一样好喝。集体活动中,正好有找朋友的游戏,和早上一样,林林拉着毛毛的手一起走上台,向大家分享我们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,毛毛说:“我家有个轨道车,林林来我家,喜欢和我一起”。林林说:“我喜欢吃菜,毛毛喜欢吃菜,我不喜欢吃肉,毛毛也不喜欢吃肉”。大家清楚的听到了毛毛的介绍,纷纷给毛毛鼓掌。同样,今天工作结束后的晚上,我给毛妈妈交换了毛毛在家和在园的表现,原来,妈妈同样和我一样坐下来和毛毛认真的进行了谈话活动,当然关于买菜的事情是妈妈事先解决好的,弟弟需要哥哥的陪伴,请毛毛担当起哥哥的责任,在家帮忙照顾弟弟,有着担当和责任的毛毛顺利的完成了角色的转变。 案例分析: 毛毛是个感情细腻的孩子,一时间离开了家,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,会感到不适应,对陌生的环境,他感到害怕,不敢主动去接触周边环境。老师应尽量给他创设宽松、和谐的心理环境,让他产生安全感、信任感。每天来了都对他笑一笑,拉一拉他的手,摸摸他的头,每天主动找他聊聊天,说说一些轻松的话题,让他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,老师喜欢他。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,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上,也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的方式上。例如,有的仅表现在与亲人分离的片刻情绪很坏,但亲人走后就转为正常;有的与亲人分离后还思念着,整天情绪很坏,容易哭闹;有的则神情紧张、呆板,不哭闹,独自枯坐等等。 策略: 1. 像毛毛这样的孩子,我们注意创设宽松、和谐的心理环境,让他产生安全感、信任感。早上入园时,不管孩子高兴还是哭闹,都应该给他一个拥抱,摸摸他的头,这种身体的接触对新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,能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,使之跟老师更加亲近。 2.通过谈话方式走进孩子的心理,了解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,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。 3.探访妈妈爸爸的真实想法,做到及时与家长沟通,家园共育,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洞察孩子的一切。赋予孩子一定的担当和责任,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完美的转型。
| ||
| 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