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市江宁区丹佛小镇幼儿园幼儿舞台表演
《又见梅花》活动方案
班级:中三班教师:白源源 丁晓 时间:2019年3月29日
活动目标 | 1.通过古诗词了解梅花的品格以及根据录音内容进行表演。 2跟随音乐,做出关于梅花的舞蹈动作。 3.激发幼儿对舞台表演的兴趣。 | |
活动形式 | 舞台表演 | |
参与人数 | 34人 | |
活动准备
| 经验准备:有过古典舞舞蹈的表演经验、 材料准备:男女生服装、团扇、折扇、绣盘 环境创设:音乐《卜算子、咏梅》、《墨梅》、小舞台场地布置。 | |
活 动 过 程: | 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| |
一、教师向幼儿讲述古诗词《梅花》的含义以及梅花的品格,根据视频让幼儿了解为什么古人为何赞扬梅花,以及缅怀先贤的情感。 首先请幼儿观看视频,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,还可以模仿一些,尝试在集体面前进行表演。最后老师进行解说古典舞蹈的基本要素,并告知幼儿我们将要学习的舞蹈动作幅度较小,且难度不高,是老师改良过的。 二、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简单动作 男生分为两路纵队队形,个子小的幼儿靠前,个高的偏后。男生打扇、鞠躬等舞蹈动作;女生跪坐起合,行走打扇等舞蹈动作。一步一步示范给幼儿看,手把手教授。指导个别困难幼儿。 三、发现个别幼儿的行走速度、执扇的困难 在开始的时候小朋友拿扇左右手混淆,不会用手执扇,小男生转身回去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速度。女生跪坐在地,小朋友前后对不齐,举扇的时候会举得很高。。 四、教师组织跳舞的小朋友倾听舞蹈伴奏音乐,熟悉音乐节奏。 《卜算子、咏梅》+《墨梅》,幼儿是根据音乐熟悉舞蹈动作之后,就能够很好的把握节奏了,开始练习的时候,经常卡不准音乐,或快或慢,反复多练习几次就好了。 五、教师带领幼儿排好舞蹈队形,进行舞蹈动作示范并分组指导幼儿的动作、个别指导动作不规范的幼儿。 《卜算子、咏梅》中有男生从两个方向走过来,鞠躬致意,后转身依旧是两队往前走,前方幼儿为第二横队,两队最后八名幼儿站成第一横排。第一排男生由执扇改为展示画板,继续上前以及转身走回。 《墨梅》是女生舞蹈,小女生执扇与绣盘从两个方向汇合,站成四路纵队,跪坐在地,一轮动作完成后小女生全体起立继续表演梅花扇。 舞蹈最后是小女生跪坐在地,小男生呈半圆形将小女生围住,并一起朗诵古诗《上堂开示颂》。 幼儿对于队形的变换,不能够很好的把握,也是因为队形进行了好几次的调整,所以小朋友也就显得很茫然。好在最后还是扭转了过来。 六、幼儿伴随音乐排练舞蹈的站位和动作,最终定位动作。 各项舞蹈动作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改编调整,带着小朋友多次练习,才确定下来的。 七、全班幼儿进行舞蹈表演。 2019年3月29日下午,全园幼儿在操场进行表演,老师们趁幼儿午睡的时间已经将操场布置的非常漂亮了。有条不紊的表演,我们的表演也是完成的很圆满了。 | 问题: 1、个别幼儿踏步走的时候依然没有把动作做整齐,做标准。 2、找朋友的时候,一些小朋友没一前一后,会碰到一起。 3、幼儿右脚后退一小步经常会错脚。 原因:1、动作做的不标准有的是因为个别幼儿请假耽误了平时练习的机会。练习中幼儿要跟节奏。 2、对于小朋友来说,年龄还小,不知道站队形时左右看进行调整距离。 3、小朋友有的动作快有的动作慢,没有做到同步。 对策:1、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指导,也可以让家长带着在家里进行练习。 2、练习小朋友与旁边的小朋友有个固定的大概距离,学会站队形的时候自己调整位置。 3、给幼儿总结,找出问题,并且让小朋友自己进行调整。 | |
活动反思:本次活动虽然存在不足,但幼儿积极性很高,圆满结束。整个活动整体来说还是蛮好的,在排练过程中,小朋友们也很喜欢,在以后的活动中,我们会充分安排合理的排练时间,增加幼儿的的经验,丰富幼儿的语气和动作。在一开始制作道具时,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,女生舞蹈动作从一而终规定好,不能换来换去。演员的站位错误,可以在平时排练时,换不同场地,可以给幼儿清楚定位。 | ||
《 又见梅花 》活动记录
班级: 中三班 教师: 丁晓 时间:2019.3.29
主持人上场啦 我们见面并鞠躬啦 这是我们的作品 我们的扇子在变换方向 站起来也要来一张 吟诵古诗谢幕啦 |
备注:照片附文字说明(不少于6张照片) 照片排版整齐,不超出一张A4纸